数实融合 智赋万企
——我省乘“数”而上撬动产业转型升级
以“融合”为方向加快数字赋能,数实融合进程整体进入中级阶段。
2023年,贵阳市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,深入实施“万企融合”大行动,打造了200多个工业、农业、服务业领域融合示范项目(场景),有效激发实体企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动力。目前,贵州超过2.8万家企业“上云用数赋智”,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达到44.5。
随着产业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加速推进,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,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向前迈进,产业能级不断跃升,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。
打造智能工厂点燃“智”造引擎
智能制造是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,加快智能工厂建设,是城市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。
不到3分钟,一个电池包就从产线上送出。2023年宁德时代贵州基地投产,按“灯塔+零碳工厂”高标准设计,采用先进的高节拍、高自动化、高柔性化产线,自动化率达95%,工厂折射出贵州制造业更加智能、更显绿色、更趋融合的新趋势。
这样的智能工厂数量和质量在2023年取得了新进展,民爆器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、航空精密环锻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、酱香型白酒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个项目获评国家级“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”;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工艺数字化设计、贵州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的产线柔性配置2个场景获评国家级“智能制造优秀场景”。
依托智能工厂建设和智能装备应用,贵州推进产业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,建设具有完整性、先进性、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目前,全省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呈现出“稳步提速、后发赶超”的发展态势。2023年前三季度,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55,增速历年最高,位居全国第18位、西部第3位。
2024年,贵州将持续赋能工业智能化转型,聚焦现代化工、基础材料、酱酒、现代能源、交通、气象、水利、新型建材等重点行业,加大场景开发,建设产业数联网,推动行业数据汇聚,支撑大模型应用,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。
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
2023年以来,一大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速,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。大方县新建的大型刺梨加工厂购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,融合应用于刺梨饮料制造全流程,实现了操作数字化、生产智能化、管理可视化,产线产能达到每小时3万余罐。
“最突出的优势是产品质量稳定,同时污水处理能力提升。”刺梨生产车间厂长谭林说,工厂的高效生产签下新的合作伙伴。目前该厂已与广药集团广州王老吉餐饮发展管理有限公司、广药集团白云山等企业就刺梨植物饮料项目进行了签约。
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,各地瞄准产业体系中的薄弱环节,强链、补链、延链,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。
随着春节用酒销售旺季到来,仁怀市各类酒包材企业正全力以赴抢抓配套订单。为更好满足各地酒企对白酒包材的需求,国大包装有限公司在2023年4月就引进了德国的印刷机、长荣模切压纹机等150多台行业先进设备。
2023年前三季度,贵州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、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55.2%、72.4%,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11、5.9个百分点,增幅均为历年最大。
贵州按照“一业一指引、一业一标杆、一业一平台”融合路径,正努力推动形成全面铺开、重点突破的发展格局,通过龙头企业建平台、中小微企业用平台,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重点推动“链条式”数字化转型新路径。
推动产业能级跃升
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贵州白酒、新能源等产业整体实力和质量效益持续提高,产业创新力、竞争力、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。
威宁“追风逐日”新能源,上下游产业累计产值近170亿元。大龙经济开发区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能项目助推产业集群形成。遵义重点突破酱香白酒首位产业,2023年前三季度酱香白酒产业完成产值1000.69亿元,同比增长14.2%。
加快推动科技赋能产业转型还体现在投资方面。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实体经济投资增势良好,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2.9%,占全省投资比重17.3%,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.7个百分点,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0.8%。“风口”产业投资快速增长,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47.8%。
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,贵州新能源、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壮大,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日趋凸显,新型工业化向纵深推进,5G、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进入新阶段。
数实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还在加快。工业,以白酒、能源、电子等领域为重点,加快工业互联网搭建。农业,加快推进“数智黔乡”,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,赋能农村服务、产业、管理。旅游业,加强与抖音、携程等龙头企业合作,完善“一码游贵州”平台,大力培育发展云旅游、云直播等新业态。
文章来源于贵州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