盾构机是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装备的“王者”,而主轴承是盾构机的“心脏”。
这颗“心脏”直面盾构机超重载、大偏载、频变载等极端恶劣工况的考验,其材料、设计、制造与试验难度极大,处于大型高端精密轴承产业链最顶端。
2019年7月,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铁建重工”)成立197研究设计院,矢志攻克盾构机主轴承关键技术。
四年后,直径8.61米、重62吨,全球直径最大、单体最重、承载最高的盾构机主轴承面世。
这是迄今全球最大直径整体式盾构机主轴承,突破了当前盾构机主轴承研制能力的“天花板”,国产高端地下掘进装备从此有了全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“中国心”。
日前,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,197研究设计院院长麻成标自豪地说:“从材料到工艺再到设计验证,我们实现了超大盾构机主轴承的全过程自主生产,为中国制造再添一枚金牌!”
|| “古剑法练出‘金钟罩’”
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,8.61米主轴承必须经受住超重载、大偏载、频变载等极端恶劣工况的考验。
材料与工艺,是制造“硬”轴承第一道关卡。
“以主轴承的内齿圈为例,它需要一个洛氏硬度大于58、厚度不低于8毫米的圈层,才能承受住超万吨的载荷。”研发团队制造工艺负责人解金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。
这8毫米圈层,被解金东形象地比喻为内齿圈的“金钟罩”,是主轴承练就压不碎、磨不烂功夫的关键。
轴承钢材料包含20多种配方元素。这些元素互相影响,配比需要精准控制,每次调配都是千分之一量级,解金东说。
研发团队联合钢铁企业,历经数十次技术讨论与测试,终于摸索出适用于大直径主轴承制造的钢材标准。
材料有了,还须突破淬火工艺。
因为体积庞大,通用轴承的整体淬火工艺,无法照搬到8.61米主轴承上,只能采用表面淬火。如何保障淬火硬度、深度和均匀性,成为一大难题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解金东在翻阅相关资料时,从“越王勾践剑”制造工艺——“覆土烧刃”中得到启示:以土为媒介,可完美解决淬火区域温度不均的问题。
“我们用古剑法练出了‘金钟罩’。”麻成标说,研发团队以此为灵感,成功开发出一种新的耐高温介质,温度相互干涉的难题迎刃而解。
|| “何不对砂轮‘动手脚’”
硬度达标了,下一关是精准控制平面度。
“浮动环是主轴承的核心零部件,主轴承的滚子会不断碾压其内壁的高点。”麻成标解释,浮动环的内壁必须足够“平”。
与之前铁建重工研制的直径3米主轴承相比,8.61米主轴承重量增加约8倍,内壁圆域面积增大近9倍。
“但平面度的控制要求却不能降低,仍要小于20微米。这相当于壁面起伏不能超过一张A4纸厚度的五分之一。”麻成标说。
专家们多次现场会诊,终于探明“病因”——用于修整平面度的砂轮,与浮动环长时间、大面积接触摩擦,导致后者受热过高产生变形。
“既然与砂轮接触面大,何不对砂轮‘动手脚’?”有人突发奇想。
研发人员仔细研究砂轮的工作机制与运行轨迹,在调整砂轮形状上下足了功夫。“减少接触面的同时,我们要确保砂轮的运行轨迹覆盖内壁的每一处。”解金东说。
一次次修型调整、测试验证,团队终于设计出一款全新造型的砂轮,成功加工出符合平面度要求的浮动环。
|| “用数据反推设计方法”
为适应复杂工况,每一台盾构机都须根据工程要求“量身定制”。这也意味着主轴承要按需打造。
研发人员夜以继日地研究,目光最终聚焦到公式参数上。
“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研究,我们成功开发出主轴承专用设计与仿真软件,实现了‘工程理论计算+模拟仿真分析+工况模拟试验+工程应用验证’闭环设计验证体系。”陈浩林说。
在此基础上,铁建重工还搭建起全球最大的主轴承工况模拟综合试验台,解决了大型低速重载主轴承难以试验验证的世界性难题。
麻成标说,“未来,我们将立足破解‘卡脖子’难题,继续推进高端轴承国产化、产业化,把中国制造的名片擦得更亮!”
(来源:科技日报)
延伸阅读:
--------------------
直径8.61米!
全球最大盾构机主轴承在长沙下线
2023年10月12日,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直径8.61米盾构机主轴承在长沙第二产业园下线。
// 制造难度如米粒上雕花
这套主轴承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自主研制,可用于驱动18米超大直径盾构机,产品重达62吨,三层楼高,能够承受超万吨级载荷;在直径8米多的滚道平面内,平面度小于20微米,制造难度不亚于在米粒上雕花。
据了解,盾构机主轴承被列入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35项“卡脖子”关键技术,是盾构机全产业链自主化的“最后一环”。
如果把盾构机主轴承产业的自主创新比喻为攀登高峰,那么攻克全球超大直径主轴承则好比冲顶珠穆朗玛峰。
为攻破盾构机全产业链全面自主化的薄弱环节,铁建重工联合上下游企业、高等院校展开协同攻关,建成国际领先的盾构机主轴承生产线,已成功研制出3米至7.6米全系列主轴承;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主轴承工况模拟试验台,解决了大型低速重载主轴承难以试验验证的世界性难题。
// 实现了国产盾构机主轴承“全覆盖”
据中国铁建重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刘飞香介绍,在产品研制过程中,研制团队从设计、材料、制造、试验等环节多向发力、全面攻关。
研制团队开发了大直径重载主轴承专业计算软件,研制了高性能长寿命轴承钢,打破了主轴承传统材料疲劳寿命瓶颈。
在开展了上千组理论校验和设计优化,分析了上万组检测及试验数据,历经3米至7.6米直径多规格主轴承从无到有的突破,最终实现了8.61米主轴承自主设计从有到优的飞跃。
此外,团队攻克了超大尺寸薄壁环件变形控制、大模数极硬齿加工、复杂型面热处理等核心关键技术,并充分验证了产品适应复杂严苛工况的长寿命服役能力。
直径8.61米盾构机主轴承的成功研制,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及产业化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。
目前,铁建重工已完成从中小直径到超大直径主轴承的完全自主研制,实现了从直径3米到8.61米主轴承产品型谱的全覆盖、全国产化。
来源:湖南日报、科技日报
声明:本平台发文以行业内部学习、交流为目的,所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,若资源涉及版权,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直接留言,小编会立刻处理!